導讀:2011年的儀器儀表行業風起云涌,企業同樣是方興未艾。與2010年一樣,整合并購、重組上市這兩個詞幾乎可以概括了2011年儀器儀表企業的整體大熱門。但是與
2010年又不一樣,2011年的企業變革之路更為深刻。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儀器儀表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走上了一條突破性的發展道路,比聚光、安科瑞、新天
科技強勢登陸創業板,另一方面怎是通過整合并購與外國企業聯姻獨辟蹊徑,比如利德華福被施耐德收購。這一篇,中國儀表網將帶您回顧我國儀器儀表企業所發生的重
大事件,回味那些發展的喜與愁。
NO1.和利時自動化,危急中從容前進
把和利時排在第一位,是因為溫州溫州動車追尾特大事故發生之后,這家作為列控系統供應商之一也受到了波及。據了解,事故發生后,A股市場上高鐵概念股普遍大
幅下跌。作為高鐵概念的中國概念股,和利時自動化的股價也未能幸免。雖和利時屢次回應,但是仍堵不住悠悠眾口。然而是非曲折,冷暖自知,突破困境的唯一方法是
強大自己。九月份,和利時宣布獲得武漢-咸寧段高鐵信號系統合同,2011年12月21日,北京和利時機器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這家作為中國創造的標桿企業
,在風雨之后,我們堅信他可以走的更遠。
NO2.利德華福被施耐德收購,民族情緒與利益的博弈
施耐德電氣成功收購國內中高壓變頻器廠商北京利德華福技術有限公司,其收購價為6.5億歐元。利德華福這塊蛋糕曾令眾多巨頭覬覦。早幾年前便有消息傳出:工業
巨頭西門子對利德華福躍躍欲試,在此收購案“一錘定音”之前,更傳出施耐德電氣是與ABB一同競購利德華福。利德華福被收購雖屬意料之中,卻依然讓有著民族情結的
行業人士為之嘆息。如利德華福此類具備成長潛力或可能對外資企業構成競爭威脅的企業或品牌,往往容易成為西方跨國公司兼并或收購的目標,一系列的收購令人們不
禁質疑本土企業路的出處?
NO3.以專業化發展多樣化的川儀進軍200億
行業內排名********、世界前十的一家企業,它的憂慮是什么?猶記得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朋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全球自動化儀表前五強的門檻也不
過20億美元,這個行業特質所帶來的規模化局限,使得四聯集團必須為企業做加法。在目前四聯“2 3”的結構里,新的藍寶石LED產業鏈和原本的優勢板塊自動化儀表,
成為兩條健壯的大腿。9月14日上午,由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注資21億元,在重慶武隆白馬工業園區建造的LED產業項目正式開工,正式向十二五規劃的200億
發起沖刺。
NO4.聚光科技登錄創業板,發展迎來新時期
其實今年與聚光科技一起登錄創業板,性質相似的企業有天瑞儀器。但仿佛與天瑞儀器上市之后穩健擴充產品的做法相比,聚光科技的發展更具有侵略性。比如通過
收購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進軍實驗室儀器市場,加速拓展公司在實驗室分析儀器和樣品前處理儀器的業務,提升公司在分析儀器行業綜合競爭實力。并打算使用自有資
金及銀行貸款5億元投資建設新廠區,即“聚光科技物聯網產業化基地的建設項目”,進軍物聯網業務。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發展,聚光的2011年注定不平凡。
NO5.安科瑞:我國第一家用戶端智能電力儀表公司即將登錄IPO
12月23日,上海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啟動IPO,公告顯示,安科瑞擬發行不超過867萬股人民幣普通股。這標志著我國第一家用戶端智能電力儀表整體解決方
案主要供應商將正式登陸A股市場。隨著國家對智能電網和物聯網的加大投入,用戶端智能電力儀表行業是具備發展活力、未來競爭日趨激烈的新興行業。安科瑞的上市具
有標志性的意義,然而,國家扶持的行業往往是資本角逐比較激烈的行業,安科瑞擺脫創業板公司僅為部分股東造福的怪圈,還有待觀察。
|